站务发布 发表于 2019-10-10 16:41:21

荐读|有时候,阅读正是无数场旅行的起点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影戏《罗马沐日》里的一句经典台词,道出了念书与旅行相通的本质——阅读,是一场心灵的远程跋涉,而旅行,则是用脚步去“翻阅”远方,读的是风物,是他人,也是自己的内心。

在历史与现实重叠的舆图上行走,发现令人心醉神迷的图景

1826年,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大作家华盛顿·欧文以美国驻西班牙公使馆随员的身份,开始了在西班牙的旅行。在那以前,西班牙给人留下的印象,简陋就是在欧洲偏居一隅的乡村田野。正是欧文的文字,将西班牙的传奇故事传遍世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片土地,探究它的历史和秘密。

阿尔罕伯拉是中世纪时摩尔人在西班牙建设的最后王国格拉纳达的王宫,有 “宫殿之城”之称。欧文在这座华美而萧索的宫殿里生活了三个月,写下了 《阿尔罕伯拉》。在这部作品中,荒原原野、精巧园林都如画卷般铺开,而作者遇到的质朴豪爽的西班牙黎民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也都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来。与此同时,有关摩尔人的民间神话和传说,也组成了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部门。空荡荡的王宫,在欧文笔下恍若神秘的剧场,骑士、公主、精灵、流离汉的精彩故事在花纹繁复的廊柱间、滴坠山泉的“叮咚”声中依次上演,这座古老的宫殿当年的富贵与生动,热情与浪漫,都似乎在 “一千零一夜式”的讲述中荣光再现。

书名 “带一本书去巴黎”,说的是作者带着雨果的 《九三年》去巴黎旅行。但随着这部作品面世以后成为热门读物,书名所带有的某种召唤意味也成了现实。无数人前去巴黎,随身携带的就是林达的 《带一本书去巴黎》。

塞纳河上的西岱岛,安布瓦斯的古堡,卢瓦河的地牢,凡尔赛宫里的国会大厅……法国大革命前后那段历史在巴黎留下的脚印,林达同样在那里驻足。作者用大量的史料细节,还原、倾听当年的故事,同时也谈午夜出书社,谈新小说家,谈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影戏 《新桥情人》。这本书可以被看成一本深度的旅游指南,人们可以循着书中提到的那些坐标,去探寻这些遗迹背后的历史。它也被视作一部小我私家解读的法国大革命史,对那段汹涌澎拜的岁月给出感性真切的重新解读。雨果笔下的巴黎,历史中那些传奇人物生活的巴黎,尚有作者踏足的那个巴黎,真实的与虚构的,已往的与当下的,都重叠在一起,组成令读者心醉神迷的立体而鲜活的图景。

用客观的视角和姿态,对旅行投以哲性、思辨的观照

随笔集 《旅行的艺术》自2002年出书以后,便长销不衰。与诸多旅游类脱销书差异的是,这并不是一本记叙沿途见闻的游记,作者阿兰·德波顿在书中探讨的,是旅行自己。

德波顿将旅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拆解开来,用自己亲历的旅行故事,再化入信手拈来的大量文化、艺术史料和知识,使得那些围绕旅行的哲学剖析具有鲜活的艺术熏染力。醉心于口岸码头的波德莱尔,一心着迷于东方异国情调的福楼拜,在湖区写诗的华兹华斯,在普罗旺斯作画的梵高,都成了德波顿笔下这场围绕“旅行”展开的内心之旅的导游。他认为,旅行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催人思索。但如今,许多人只是走马观花地从一个景点赶赴下一个景点,或是一心想要看到明信片、旅游导览上的那些美景。如此,不仅那种深入思考、发现的兴趣荡然无存,眼见情形与期待的落差也往往会让旅途最终不如人意。

《看不见的大陆》,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2005年的大洋洲拉迦岛之旅。书中的这段话,解释了书名的寄义: “都说非洲是被遗忘的大陆。大洋洲却是看不见的大陆。看不见,因为第一次到这里探险的旅行家们没有发现它,因为直至今天,它依旧不为外界所知,它只是途经之地,在某种水平上,它是不在场的。”

平静的旅行纪录,诗意的描绘,历史的回首,都和作者本人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带来一种差异于以往西方叙述的、尽可能客观的态度。他复述并想象当地人的祖先种植、狩猎的生活,他们的仪式和语言。他纪录下藏在 “卡瓦” “戈尔蹦极”这些奇特的植物、动物、民俗背后的传说。他揭开殖民语言所书写的美丽之下,当地人所履历的血泪史。在一种忧伤的,控制却又深情的叙述和反思中,勒克莱齐奥用这部作品,引导读者重新看待知识与文明。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采撷日常生活的美好与温柔

《客厅里的绅士》是二战前毛姆游历东南亚的游记。评论家毛尖曾这样说: “毛姆叔叔把心撒在远东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欧洲客厅看成远东卧室的一个镜像?就像 《客厅里的绅士》中,欧洲是看法,远东是日常,欧洲是传奇,远东是随笔。”

1922年,毛姆放下周遭的富贵,远赴东南亚举行了一次艰辛的远程旅行。他从英国坐船到锡兰,之后经仰光去到曼德勒,骑着骡子走了整整26天,只为去缅甸东北部的掸邦看一看那里的迷人风物。之后,他再一路游历曼谷、吴哥、河内。只管旅途辛苦,但心情却十分惬意。因此,这册游记没有他小说中的机锋和岑寂克制,在轻松愉快的叙述中,透出毛姆稀有的温柔——“这是唯一无二的时刻,我一刻也浪费不起。我是在为自己贮存财富。我想着所有我要思考的事情,尚有我要细心品味的忧郁,就像你品尝一年之中第一批香喷喷的草莓……”虽然,在优美的风物描写中,灵光一闪的机智诙谐和对人性的洞悉,依然是令人熟悉的毛姆。夹杂在旅游见闻中的小故事,更是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新近出书的 《如果真有时光机》,收录了村上春树近20年来周游世界各地写下的旅行随笔。重返 《挪威的森林》的起点,在希腊小岛日益繁杂的街道上追溯遥远的影象;在梅雨季节去熊本县,造访夏目漱石的故宅;加入波士顿马拉松赛,在缅因州唱片行淘宝,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着迷于红酒,在老挝的湄公河畔巡游寺庙……在村上春树的笔下,每一次旅行都充满了惊喜与意外,他也十分享受林林总总小插曲所带来的无穷兴趣。他险些从不去名胜奇迹“凑热闹”,而是与当地普通住民配合生活,近距离地视察他们的饮食起居,相识他们的习俗和思维方式。素描式的笔触里,是令人不禁莞尔的小趣味、小细节,是生活的暖意,吸引了一批读者对那种说走就走、不看攻略、随性闲适的 “村上式旅行”心憧憬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荐读|有时候,阅读正是无数场旅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