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抗疫进行时·九龙舞《九龙舞动吉祥年》
他b田间地头,乡村闹市,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人们猜灯谜、舞狮子、玩龙灯、扎故事、唱大戏……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海洋,以往过年时这些耳熟能详的民俗活动我们都可以身临其境亲自参与,然而今年,为了共同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我们都“宅”在了家中。渴盼已久的年味真的没有了吗?别着急!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策划的“非遗过大年 抗疫进行时”系列活动,利用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的五天时间,陪您一起过一个不同寻常的网上新年!
今天向您推荐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舞(九龙舞)。九龙舞堪称“中华一绝”,是平江县伍市镇一带的农民朋友在过年、庙会等重大节假日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其艺术套路复杂,表演阵容强大,需200多精壮劳力同场献艺。因当地居民平时大多在外地务工,只有过年才有机会聚在一起,一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青壮年男子就摩拳擦掌,取出熟悉的布龙、锣鼓、旗幡等器具,选择一块空旷的场地,在阵阵的锣鼓声中,一条条彩龙盘旋翻滚,编织起一套接一套的精美图案,其表演套路环环相扣、变幻莫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观众们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欢呼声中,把整个表演推向高潮。
“非遗过大年”·九龙舞《九龙舞动吉祥年》
九龙舞介绍:
龙舞(九龙舞)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始于汉、兴于唐。相传爱国诗人屈原以身殉国,尸体沉于江底,无法回到人间,沿江的人民每年端午时节都要划起龙舟前来打捞。此事感动了洞庭龙王的九个儿子,九条小龙翻江倒海,大闹洞庭,逼着老龙王把屈原的遗体送回人间。人们为感激九龙的义举便模仿九龙的舞姿,创造了九龙舞。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代龙舞艺人不断推陈出新,使龙舞的表演艺术套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已形成了独特的九龙舞艺术。九龙舞以艺术套路复杂,演出阵容强大,打击乐地方特色明显而著称,是我国众多的民间龙舞之中较为独特的一种龙舞艺术。2008年6月,龙舞(九龙舞)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 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 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