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发布 发表于 2020-4-1 16:42:18

酒泉织梦阁:一个农家女追梦的“扶贫车间”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付出的血汗和创业的心酸。每次回想起创业之初的经历,肃州区东洞镇“扶贫车间”——织梦阁的主人、心灵手巧的90后刺绣艺人曹爱玲,眼里的泪花还是直打转转。

那是2018年的8月,家里的玉米正在抽穗,白天忙完地里的农活,晚上曹爱玲和老公两个人拉上装满了自己刺绣作品的三轮车,去赶城里的夜市。每晚在大街小巷里,他们要奔走三四个小时,来兜售自己的刺绣作品。

“连续三个晚上,腿跑肿了,嗓子喊哑了,只卖出去了一个香包,收入是30元。”曹爱玲说。

曹爱玲的家人、同学、朋友们都不再支持她:点灯熬油地做这种没有“钱途”的艺术品,不如跟上干临时工,每天还能收入100多元钱!

但是曹爱玲就是喜欢刺绣,手一旦拿起绣针,就放不下。

“小时候穿的布鞋上,外婆、妈妈都会绣上花,牡丹活脱脱的,花叶都很鲜艳,我特别喜欢。后来读高中,爸妈望女成凤,期望我考大学。我自己只是喜欢刺绣,17岁就自己一个人去了庆阳,在那里拜师学艺。




这几年,“扶贫车间”的牌子挂了起来,曹爱玲在东洞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在巧手网、乐村网上建起了名为“织梦仙阁”的网店,开始了网上销售,渐渐打开了市场。

进入3月中旬,各地复工复产的信息传来后,曹爱玲的“扶贫车间”——织梦阁,迎来了东洞镇10多位精准扶贫户妇女,从串珠、刺绣、上花架,一步一步学起。




“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我一定要把刺绣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曹爱玲说。近几年,她多次在肃州区银达镇、下河清镇、丰乐镇、东洞镇等地开办刺绣手工制作培训班。

“曹爱玲的‘扶贫车间’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刺绣的真本事,我们会一起脱贫,一起致富!”一位学刺绣的妇女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学习刺绣,已半年有余。




“我打算带领我们乡村妇女,把刺绣发展成一个产业链,打造自己的品牌,发扬刺绣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刺绣。”曹爱玲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记者 陈思侠 通讯员 王军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酒泉织梦阁:一个农家女追梦的“扶贫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