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大众ID系列电动车,会是下一个值得期待的菜吗?
在去年九月的巴黎国际车展前夕,大众品牌旗下首个电动车系列的首款车型——大众ID.3正式亮相。随着新车的登场,在排放门之后大众集团所提出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也正式宣告落地。
实事求是的讲,单纯的从我们对于电动车的评价标准上来看,大众ID.3似乎并不是很合格。
其动力由一台安装在后轴上的电动机和主减速器构成一个紧凑的动力系统,而为之提供动力的电池采用高扁平的电池组,尽可能多的压缩在车辆地板的位置。其基本型号的车型搭载了45千瓦时容量的电池组,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为330公里。
而中里程版的车型则采用58千瓦时的电池组,将续航里程提升到了420公里。顶级车型搭载的77千瓦时电池组,其续航里程则达到550公里。在使用100千瓦的快充模式时,其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290公里的续航里程补充。
没错,不算特别的惊艳,也没有太多的突破,基本上运行在目前业界的平均水平。不过,这并不影响这辆车的受关注。因为在它身上所带来的突破,并不仅仅在动力方面。
作为大众品牌纯电动车战略下的首款车型,大众
ID.3(参数|图片)在整体的定位上所带来的突破并不小。
大众家族化的设计理念在运用到纯电动车上时,那种精致而简约的设计手法与纯电动车所要表达的科技感,未来感的呼应是非常到位的。
相比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紧凑型轿车的固有形象,大众ID.3也同样巧妙的将新能源的动力车型地板更高和更厚的硬点特性进行了具化,略微抬高了车身,并且用一种类似于单厢化的形体,将A柱略微前移,强化A柱与车头之间的融合。
在C柱的区域,大众ID.3更为巧妙的在
高尔夫(参数|图片)家族化的C柱设计上进行了一定的演化,使之呈现出一种既源自于大众家族的传统,又巧妙的游离于这种传统之外的设计。
同样的,富于突破的尝试也在车辆内部的设计上得以落地,印象中大众家族的那种绝对无欲望的内饰设计风格,已经被大众ID.3概念化的内饰所打破。
一些在传统的车型上被奉为必备选项的细节已经彻底不见了踪影,比如说,内饰不再去强化副仪表板的厚重设计来提炼包裹感,而整个内饰仪表板的设计也大量用轻薄和简约的特征来构成。
当然,还有明亮的配色为大众ID.3的内饰带来了一种专属于新能源车的清新感。
于设计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变化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演变设计。所以,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大众ID.3的时候,感觉是既熟悉的,同时也是陌生而新颖的。
这于是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大众ID.3的热度会持续不下。虽说性能的突破并不大,但是在玩设计的这件事上,大众是从来不输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大众在几年前密集的以ID.系列概念车的发布所积累的设计经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回头专门用一个系列来详细阐述。
按照大众的计划,ID.系列的量产车最终会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新能源家族,在大众ID.3正式亮相之后,在今年年初,大众ID.4也开始密集的曝光了路试谍照。
原计划在日内瓦国际车展发布的大众ID.4,最终因为日内瓦车展的取消变成了线上曝光。
在3月初,大众正式发布了一组大众ID.4的官方图片,和ID.4正式亮相时的节奏一样,此次发布的大众ID.4的照片也涂上了大众ID.家族的数码纹图案,从视觉上打破了部分形体的延续感。
在定位方面,全新的大众ID.4定位于紧凑型SUV。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随着跨界风潮的一步步演变,SUV的概念已经不再以强化越野能力为主的概念,而是把越野车的部分造型,作为一种形体的设计语言在某一类车型上展示出来的设计手法。
所以,聊到这里也就大可不必纠结于一辆纯电动车怎么去纵情广阔天地了。
从大众ID.3开始,大众家族新能源化的形体设计已经基本固化。
所以,在大众ID.4上也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个类似于单厢车的上装形象——A柱尽可能多的前移,同时抬高引擎盖两侧的前肩高度,尽可能多的把引擎盖的线条和A柱的线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饱满的上装形象。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种设计手法也同样可以适用于MPV。
得益于SUV大轮胎所带来的视觉张力以及更高大的车身所解放的内部空间,所以在车顶线条的设计上,大众ID.4从B柱开始就进行了俯冲,同时下窗框线条在C柱位置进行了一个上挑,将尾部的后挡风玻璃的区域实现了纵向的压缩。
于形体而言,全新的大众ID.4是饱满且圆润的,厚重感拿捏的很到位,但是绝对谈不上俊朗。
如果说大众ID.3是在高尔夫的基础上做了加高处理而得来的答案的话,那么这辆大众ID.4就是在
探岳(参数|图片)的基础上做的Coupe化压缩而给出的结果。
不过不管怎么样,大众ID.3和ID.4都是殊途同归——让新能源车既保留了传统设计的一面,又和传统动力车型截然不同。
而除了传统SUV的车身形式之外,未来大众ID.4还将会推出一款小溜背的Coupe版上装,同样是看齐了探岳的产品布局。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显示,全新的大众ID.4的顶级版本也将会和大众ID.3保持一致的续航里程,一次充电大约可以行驶500公里。
不过考虑到更大的车身,在保证同样续航里程的前提下,大众ID.4的电池容量会更高,而直流快充的设备也将会在125千瓦到150千瓦之间。
而初期登场的车型在驱动方式上也和大众ID.3保持一致,提供了紧凑型的后轮驱动布局。在未来则会在前桥也提供相应的驱动系统,继而实现电动全时四驱的结构。
在市场方面,大众ID.4将会在今年年底正式投入生产,而根据可靠消息显示,大众ID.4也将会在上汽大众实现国产。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新能源时代到来的当下,已经在传统车领域占据着冠军地位的大众,会不会又成为一个首选项呢?
我觉得这必然会是个大概率的事件。 低配400出头的续航实在没啥竞争力,国产好的一批纯电都有600+了 确实,朋友入的埃安Lx续航650,我预算有限打算等等广新600续航的新车 空间上感觉确实一般般,你们说的 AionV特意去搜了下,这才是SUV该有的模样嘛 好好造燃油车得了,国内纯电市场大众还真不一定玩的转,毕竟国产新能源如今确实不错 广新AionV也要出了吧,对比下内饰确实差距很大,而且售价估计也更低 这车确实没有购买的欲望,4月新车很多,选择多了不是非得纠结这个 同样是新能源,看看人家广新的内饰设计和用料,这样的大众让我如何去爱? 看内饰就知道不是啥好车,这用料看着是真廉价,这方面确实国产要厚道很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