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立即注册

同城信息网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198|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德汽车范畴深化合作零部件产业将迎来新的成长机遇

[复制链接]

6848

主题

456

回帖

732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324
发表于 2019-11-8 12: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市 鹏博士长城宽带
原题目:中德汽车范畴深化合作 零部件产业将迎来新的成长机遇

10月15日,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德国联国交通和数字根本设备部部长安德里亚斯·邵伊尔在德国柏林举行双边会面,并就电动汽车范畴的继续合作签订了《关于在创新驱动技术和相关根本设备范畴继续展开合作的结合意向声明》(简称《声明》)。按照《声明》,中德双方将继续积极促进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及根本设备扶植的可延续成长。

“当前,中德两国都在努力研发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零部件、根本设备等相关技术。两国能继续深化合作,对于双方都是严重好事。”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厚君向《中国汽车报》记者暗示。

s1.jpeg


■零部件等范畴是重点


此次中德两国签订的合作文件最大的亮点是“四项工作”和“四个偏向”。

“四项工作”包括:一是配合探讨电动汽车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的可行性;二是调研在公共客运交通、货运和贸易运输、城市物流和特种运输等范畴的驱动电气化;三是支持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市场的计谋,出格是下降动力系统本钱的创新路子;四是鞭策具有氢能和燃料电池一体化利用的城郊地区间展开交换等。

“四个偏向”包括:第一,中德双方将继续展开电动汽车的树模和进一步鞭策电动汽车的市场利用范围;第二,在现有的中德电动汽车创新支持中心(SGEC)合作框架下,深化和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和合作项目,包括燃料电池和氢技术、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根本设备、贸易形式、标准和标准研讨等范畴;第三,探讨氢能供赐与及国际标准、法例和标准等题目;第四,增强两国政府在相关根本设备帮助和扶植方面的经历交换等。

“不丢脸出,其中侧重提到了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等合作内容。可以说,双方的合作重点既集合于零部件技术研发,又有充电桩等根本设备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研讨。双方所触及的合作内容都对照务实。”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宏文在接管《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暗示,这些合作内容不但涵盖了当前汽车范畴的新技术、新热门,而且对在新情势下鞭策中德两国汽车产业成长都非常有益。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天下范围内风生水起,延续了杰出态势的中德汽车范畴的合作,逐步把电动汽车及其电控、机电、电池等相关零部件以及充电设备作为重点,而此次也提到了新兴范畴之一的氢燃料电池。德国研讨机构的最新猜测显现,中国的燃料电池商用车有望在2020年至2025年进入成熟阶段;燃料电池乘用车估计在2020年至2025年进入范围化生产阶段。是以,德国方面以为,中德在汽车等范畴增强合作非常需要。当前,已经有德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扶植了氢燃料电池测试尝试室,希望进一步翻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当前,德国事氢能产业成长较为领先的国家,从政府部清楚白的氢能成长计谋定位、氢能产业成长线路图、资金投入,到鞭策产业同盟的建立和激励技术创新,德国的氢能成长都为其他国家供给了杰出的典范。德国还慢慢冲破了氢能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树模利用和产业化方面获得了诸多功效,这些功效在汽车、船舶和发电站等多个范畴获得利用,构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德国的零部件巨头博世,已经起头将重点放在燃料电池范畴。当前,博世具有天下上数目第一的燃料电池专利,不但开辟了燃料电池控制单元(FCCU),而且计划2021年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公用的电源控制器(PCU)。早在2017年11月,博世与潍柴动力就签订了周全计谋合作协议,计划配合扶植国际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配合合作开辟生产氢燃料电池及相关零部件。

今年5月,博世专门建立燃料电池移动处理计划部分,并计划在中国无锡设立燃料电池技术中心。今年7月,博世公布,每年将投资1亿欧元(约合群众币7.86亿元)启动燃料电池车首要零部件开辟,到2022年量产。

与之响应,中国氢能产业自2017年以来逐步走上快车道,现阶段中国的利用市场主如果以燃料电池大巴车与物流车为主。为了满足车辆利用树模,中国政府在多个重要文件中激励支持加氢站扶植。据分析,中国氢能产业将在未来五年进入快速成长期,氢燃料电池有望在汽车范畴实现万辆级此外推行利用。

今年9月,中国国家电投与德国西门子在北京签订《绿色氢能成长和综合操纵合作体谅备忘录》。按照该备忘录,国家电投和西门子将聚焦氢能供需两侧关键技术的结合研发与利用,重点围绕氢能技术结合创新研发、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制氢科创项目、氢能产业才能培育和标准制定、第三方市场所作等范畴展开高技术合作。

s2.jpeg


■“互补”合作成新主题


虽然中国汽车行业与很多国家都有合资合作,可是中德之间的合作颇受人关注。

中国鼎新开放之初,德国汽车企业公共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外商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迈向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同享化等范畴加速前行,部分技术已经站上天下前线,从而使双方合作的形式、范畴有了新的变化。

此前,中德双方汽车企业在“电动时代”的合作已有很多成功案例,拜腾汽车就是其中之一。拜腾装备了诸多智能化技术的电动概念车转达的理念是,未来不管驾车人在那里驾驶,乘客位置、电话或音乐播放单等信息数据均由系统自动识别并量身调剂。全数人车互动经过摄像头、传感器和车内阿谁宽逾一米的庞大荧屏实现。

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获得长足进步。特别是比来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在电动汽车范畴处在全球领先职位。中国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野生智能、数字化和5G等“新四化”配套零部件范畴,也处在全球第一梯队。这就为中德双方汽车范畴的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德国言论以为,中德汽车范畴合作在明天更有现实意义。出格是今年以来,德国制造业萎缩近5%,出口遭受六年来最大跌幅;具有庞大潜力和远景的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有所下滑,但范围照旧是天下第一,这对德国汽车业更加重要。

德国汽车产业协会数据显现,中国外乡汽车制造商的汽车销量已经从2010年的200万辆飙升至2018年的520万辆,约占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的1/5。中国汽车正在走向外洋,在质量把控、生产治理、创新方式、品牌打造等方面需要“德国经历”。中德汽车合作的新需要、新形式、新成长已经成为一定。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全球汽车业见识了中德汽车新合作形式的产物。中国汽车企业展现了采用最新智能技术制造的新型电动汽车,这进一步显现出中国车企对成长未来汽车的强大自傲。德国言论批评说,中国汽车将很快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平衡。与此同时,经过中德车企间日益慎密的合作,“中国制造”正在成为中德合作的新范畴。德国慕尼黑汽车经济专家乔恩·赫迪希在法兰克福车展现场暗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异军突起,表白中德汽车合作正进入“合作2.0时代”。在未来智能驾驶和车联网等零部件及整车范畴,两国企业有很多合作机遇。

时至本日,按照此前中德双方汽车业界告竣的合作协议,很多内容正在慢慢落实。其中包括,宝马团体在沈阳的投资将延续增加,到2020年,BMW品牌焦点产物系列的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将在沈阳投产,将在全球市场销售。博世已经为蔚来ES8供给了自动驾驶帮助系统、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智能化助力器iBooster等关键部件。至今,德国汽车业在中国的工场已经跨越30家。

与此同时,宝马加入了百度阿波罗(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奥迪与华为合作开辟自动驾驶和数字化办事系统;中国联通将为宝马的自动驾驶供给5G高速通讯技术。

“中德两国产业合作慢慢出现结构性升级。”黄宏文以为,“互补”成为新趋向。近期由于内部产业结构转型压力和内部贸易情况不肯定性身分上升的影响,德国汽车行业一样面临应战,汽车零部件供给商也遭到涉及。在这样的情势下,深化中德合作,增强上风互补,实现互利双赢,是双方的配合愿望。

■成长势头日益向好

近年来,中德两国在电动汽车范畴的合作出现延续杰出成长态势。不但有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签订,更有很多合作内容的“落地”。

2011年7月和2014年10月,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国交通部曾签订过相关的合作备忘录和结合意向声明。在此框架下,双方在四对配合挑选的树模城市及地区,即深圳-汉堡、大连-不莱梅、武汉-莱茵-鲁尔地域,上海-斯图加特和汉诺威成功展开了树模项目,并建立了“中德电动汽车创新支持中心(SGEC)”非实体合作平台。

2018年7月9日,在中德两国带领人配合见证下,中德双方在柏林配合签订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范畴合作的结合意向声明》等七项与汽车有关的合作文件。按照该声明,双方将增强多条理交换与合作,鞭策国际同一标准的制定及利用、促进两国企业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零部件、根本设备,以及数据同享、健全智能网联汽车法令律例等方面的合作。

今年9月6日,在中德两国带领人配合见证下,中德两国汽车业在北京签订了三项协议,包括奇瑞团体与斯图歌特公司签约建立电动轻型商用车合资公司、舍弗勒将在湖南湘江新区建立独资公司引入智能驾驶新技术、宝马将与中国信通院合作加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成长等。其中,奇瑞团体与斯图歌特公司的合作,是以奇瑞的技术生产电动商用车,操纵斯图歌特公司的市场渠道来使双方受益,一悔改去之外方技术为主导的情形,提升了合作水平,表现出中外合作的新格式。

此次合作奇瑞团体与斯图歌特公司签约建立电动轻型商用车合资公司,备受关注。“与奇瑞团体的合资合作,是我们公司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德国斯图歌特公司首席履行官J·rg Sommer对双方的合作赐与积极必定并布满期待。

按照双方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总投资5亿欧元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建立研发中心、生产销售电动轻型商用车,并进军物流产业链。合作凸显四大亮点。一是双方将在物流范畴展开合作。作为德国邮政股份公司子公司,斯图歌特具有全球物流收集结构,奇瑞具有国际化汽车生产、营销才能,双方可以在供给电动轻型商用车产物的同时,经过供给“聪明物流”处理计划缔造可观的经济、社会代价。二是合资公司将开辟生产合适全球市场的电动轻型商用车(eLCV),并处置邮政及包裹“最初一千米”运输办事。三是合资公司设想年产能10万辆,产物计划在2021年量产上市。双方将鞭策生产、采购和开辟的当地化,依托奇瑞团体的营销渠道展开国内销售和办事,同时经过合资公司在全球推行电动商用车及相关的物流营业。四是双方还将在中国建立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开辟电动改装车平台及相关技术、供给L4级自动驾驶及“聪明物流”处理计划等。

德国零部件巨头舍弗勒将在湖南湘江新区建立独资公司,引入智能驾驶新技术,也一样引发国内外业界关注。按照协议,舍弗勒将引入其利用于智能驾驶范畴的Space Drive线控技术,开辟合适未来智能驾驶要求的Mover平台系统和90°智能转向模块,满足未来无人驾驶分歧利用处景的需求。这标志着舍弗勒智能驾驶的焦点技术和产物在中国“落地”。同时,舍弗勒在湘江新区建立新的研发中心暨智能驾驶汽车研讨院,作为舍弗勒在大中华区的第二个研发中心,借助当地产业集群上风,与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慎密合作,不竭丰富地区内智能驾驶的产业生态及产业链,助力湖南湘江新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当前,上述合作都在循序推动。中国汽车企业以自己的气力吸引外企前来合作,像舍弗勒这样的巨头可以独资在中国拓展市场,都再次证实中国的营商空气、投资情况日益向好,从而也使中国日益成为外资外企投资兴业的热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在接管《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德在汽车范畴的合作不但将惠及两国,众多技术创新功效与日益成熟的合作形式也将为天下汽车产业供给有益的鉴戒,作出更多的进献。”

编辑:姚福太

(责编:王紫、李昉)




上一篇:蔚来股票暴涨37%的背后,是汽车厂商对自动驾驶主导权的失去?
下一篇:汽车销售工作中,14个刁钻异议,最高明应对话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码小程序,到平台发布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