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立即注册

同城信息网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711|回复: 0
收起左侧

全球汽车的变数,中国汽车产业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6848

主题

456

回帖

732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324
发表于 2020-3-7 1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
一个大国的突起,意味着新的好处调剂周期的起头。这是一个冗长而布满着不肯定性的调适周期,迄今,身处其间的各方仍未找到最合适的相处之道。



在一百年前梁启超阿谁时代,常识份子谈所谓的“西学东渐”。在一百年后的明天,所谓“西学”,已经不是一个“渐”与“不渐”的题目,它从人们的指尖到心脏周全侵入,已经从纯洁的思惟跟笼统的理论条理,深入到生活里成为人们呼吸的天下,渗透到最具体的生活内容跟细节当中了。

但是什么是“全球化”,影响从那里来,往那里去,是什么气力在“转化”谁,谁被谁“化”掉?

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天下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书中谈到全球化不竭停止的静态进程包括:市场、民族国家以及科技的无情整合,其完全之水平为历史所仅见的一种让小我、企业以及民族国家,得以用比之前更普遍、更快、更深以及更廉价的方式來打仗天下……”

s1.jpeg


换个说法就是你可以用英语跟天下上分歧国家的大大都人交换,去到天下各地都可以找到麦当劳、星巴克,去到天下各地城市看到人们穿着Nike品牌,甚至在同一互联网中追泰勒·斯威夫特,会说她是全球化的偶像。

与此同时,全球已有跨越20,000个国际标准,同一天下各类产物规格、办事水准等;跨越44,500家跨国公司,年营业额合计7兆美圆;跨越250个多边监管机构以及跨越16,500跨境官方构造;每年航空搭客跨越10亿人次,每年外汇买卖额450兆美圆,每年跨境基金投资额达60兆美圆;国际贸易货值在曩昔50年,大幅上升跨越16倍还不止。

一样的,天下变得愈來愈全球化,全球化各种新的成长令全球也出现新的场面,在这类种新的成长中,分歧的群体、构造、国家、地域所面临的机遇与应战不尽不异,得益与损失自然也纷歧致,由此引发了新的争端。

天下是平的

马克思曾在《本钱论》(第一卷)中提到,是“天下贸易和天下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本钱的近代生活史”。

很难想像,当初哥伦布分开西班牙的巴罗期小港于1492年到达新大陆的那一刻起头,今后“举世同此凉热”,经济全球化的画卷逐步展开。由此,欧洲贸易本钱主义经过近海飞行首先向美洲、然后向亚洲扩大,慢慢把五大洲联络成了一片,从而开启了改变天下历史的全球化进程。

s2.jpeg


人们对天下地理熟悉出现了倾覆性的改变,发生了质的奔腾。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产业反动,并起头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倾销自在贸易政策,这是全球化的第一次飞腾。按照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的数据,经过第一轮全球化飞腾,1913年时天下贸易量是1850年时的近十倍。

陪伴着本钱主义殖民地的血腥开辟,全球化进程也在很洪流平上真正起步并成长起来。例如,曾有英国经济学家说过:“大洋洲有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报酬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及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也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加速成长的期间。

一方面,以电力产业成长、内燃机利用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反动,使西方发财国家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从以纺织产业为中心的轻产业反动进入到以钢铁、石化、电器、机械、汽车为代表的重化产业反动,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大成长。这一期间,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新的通讯手段不竭出现,大大收缩了时空间隔,鞭策了国际贸易的大成长。同时,国际投资敏捷增加,职员活动对照自在,全部天下的联系起头真正走上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s3.jpeg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主张全球化和贸易自在的旗头,是为全球化的第二次飞腾。停止1971年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该年的天下贸易量是1913年时的5.2倍,是1948年时的5.05倍。

20世纪80年月以来,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包括本钱、市场、产物、劳动力、本钱家等各大要素已经成为全球现象。出格是到了20世纪90年月今后,国际合作与专业合作的收集已经成熟。跨国公司甚至取代国家市场而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在贸易、金融、技术和文化全球化以及军事技术的分散中发挥侧重要的感化。

全球化促进了劳动力全球化和新的国际合作,陪伴的是本钱、技术、劳动力的活动和产能的转移,首要偏向是西方发财国家的落后产能和低端产业向第三天下国家停止转移,而本钱和高端人材向发财国家聚集,这个进程是全球市场条件下,本钱追求利润和效力的一定成果。

s4.jpeg


不言而喻,跨国企业在曩昔二十年间不管在成长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出现出庞大成长空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在这个进程中,汽车产业成为领先且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国际汽车产业成长新格式的出现后,也为二十年后中国汽车产业内内部成长态势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6+3的合作格式

这是一笔令全球注视标买卖。

1998年11月,戴姆勒-奔驰公司以360亿美圆的巨资收买了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戴姆勒,这家德国最大的公司,跨越大西洋吞并了顽强而富有民族豪情的克莱斯勒公司,这位美国汽车产业巨头中最小的一个,今后痛失自力。自豪而又气力强大的戴姆勒公司向天下表白,德国人的野心绝不止范围于欧洲。

《华尔街杂志》将此举称作“有史以来绝无唯一的一路产业并购案。”

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联婚对全部汽车业界带来庞大的震动,并以史无前例的气势勾画出国际间巨额并购的壮伟蓝图,并在那些积极寻责备球合作伙伴的合作者之间激起了连续串的反应。

s5.jpeg


汽车团体们晓得,假如他们照旧继续饰演地域制造商的脚色,仅在一个国家内部运作,在新的条件下就会面临保存危机,假如他们可以敏捷从地域制造商脚色转化为全球制造商脚色,才能够获得保存和成长的需要条件。

所以昔时的那些人们还在争辩400万辆俱乐部能否存在,并持久苦于15万辆或20万辆经济范围难以到达时,究竟上,跨国公司之间经过吞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已初步构成了 6+3的合作格式,即通用-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团体,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团体,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团体,丰田-大发-日野团体,公共-斯堪尼亚团体,雷诺-日产-三星团体和宝马公司、本田公司以及美丽-雪铁龙公司。

仅六大团体的年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1999年他们的产量之和为4629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84.6%,其中通用团体的产量就占了24.6%,福特占16.5%。

1998年这一年天下汽车产业就发生了618件吞并收买案,买卖金额总计达806亿美圆。零部件产业的吞并重组也非常活跃,1999年美国国内最大的平安气囊生产企业TRW经过剧烈合作,以70亿美圆并购了英国的大型零部件生产企业卢卡斯,使其可以与德尔福、博世相媲美,成为天下“三大”零部件跨国公司。

s6.jpeg


全球汽车产业巨头把持的格式已经构成,并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向,而这一阶段也是各大跨国汽车团体全球代价链的终极构成阶段。

比方操纵全球资本实现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产物和销售收集的全球化结构,以及技术操纵和研发系统的外乡化,例如通用汽车别离在印度建立了约翰·韦尔奇技术中心;在中国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通用研发中心;在德国慕尼黑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公共、福特、丰田等团体也在天下各地建立了研发机构。

按照美国政治经济学者罗伯特·赖克的说法,当消耗者在美国花10,000美圆买了一辆通用汽车时,其中的3,000美圆付给了韩国流水线装配工,1,750美圆付给了日本零件生产商,700美圆付给了德国汽车设想师,400美圆付给了台湾和新加坡零件生产商,250美圆付给了英国广告厂商和销售职员,4,000美圆付给了底特律和纽约的银行业者。

在全球化的大时代布景下,这样的例子清楚的表现了汽车行业复杂的生产制造收集。而当这些团体与上游供给商、下流销售商、办事商,建立起了诚信的合作伙伴关系后,除了使团体获得了庞大的经济好处,扩大了获利空间,更让团体的合作才能获得了进一步增强。

s7.jpeg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正在不竭突起。

20世纪90年月初,随着拉美、亚洲、东欧等成长中国家人均支出水平不竭进步,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使得汽车市场敏捷成长。出格是这些国家的贸易自在化获得了重猛停顿,很多曩昔持久趋于封闭和自我庇护的国家和地域,经过下降或取消汽车产物的贸易壁垒开放本国市场,从而为跨国汽车团体进入新兴汽车市场供给了契机。

可是他们还没有留意到,全球汽车业的曙光已经在逐步转向东方。

亚洲样本

虽然日本的汽车产业在二战前就已经履历了抽芽期,可是在二战后才是实在的突起。

公布无条件投诚后,处于废墟中的日本只能把成长依靠于民用产业。汽车产业作为钢铁、橡胶、机电的综合产业,成为全部日本经济成长的原动力。别的由于美国大量向日本订购军用汽车促进了日本汽车产业的规复,其产量敏捷上升。同时政府赐与丰田、日产等在政策以及税收上的支持让日本的汽车产业系统根基构成。

日本的五年复兴法案让其产能敏捷从60万辆提升到200万辆。敏捷站起来的日本汽车产业不但在和欧美合作中站稳了脚跟,经过扬长避短,甚至凭仗自力技术创新起头成为亚洲汽车制造商中一股不成轻忽的气力。

s8.jpeg


以丰田公司为例,1965年丰田仅向美国出田轿车288辆;十年后,跨越它的首要合作对手德国公共公司,居美国小轿车进口商的首位;80年月初,年产跨越300万辆,一跃战为天下第二位的汽车制造商;1985年,它在美国市场销量,占美国轿车市场的20%。

面临美国和西欧这些微弱对手,丰田汽车的产物战略是避实就虚,生产高质量、小型化、具有便当性牢靠性和适用性的小轿车,其目标在于使日本轿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为美国广大消耗者所接管。

当丰田汽车在美国站住了脚,他们未松弛而是敏捷追加投资,建立最早辈的工场,培育一流的工程技术员和一线工人,强化科学治理,为大幅度进步劳动生产率和范围经济效益奠基了物资根本。1969年丰田公司人均年产汽车高达39辆,为同期通用汽车公司的3.42倍。

别的,昂贵的售价,加上质量稳定,性能好和维修用度低,为丰田车建立起物美价廉的杰出形象,美国汽车生产商无还手之力,大片的市场份额逐步被丰田蚕食。与此同时,分销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也让丰田汽车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中大获全胜。

从那时来看,日本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支持成为其快速成长的最大助推力,包括了肯定汽车产业为出口产业、技术引进、强化国际合作才能以及企业重组等方面的办法。别的,为了保住欧美等国家的汽车出口市场,日本竭尽尽力在汽车的平安、排放、节能等方面停止严酷要求,这也极大的促进了日本汽车在产量以及质量方面获得了成长。

s9.jpeg


不外由于90年月初,日本的经济泡沫被刺破,日本经济跌入惨重的“落空的20年”,日系车也堕入疾苦的低迷期。从战争中抽芽的日本汽车产业并没有被这样的冲击击溃,日系车企起头大范围吞并重组,加大技术革新。

同一时候,与日底细隔朝鲜海峡的韩国也已经站在全球化的舞台上,起头发挥自己曼妙的舞姿。

为了顺应全球大势,韩国起头鞭策产业化。1967年,韩国现代团体捉住机遇,起步于福特组装厂转型至汽车范畴,并具有了现代和起亚两个乘用车品牌。由于韩国生齿少,内需相对较小,成长出口营业成为了国家计谋。1976年,现代汽车起头自立研发车型,早期先以整车出口和设立外洋销售机构为主,以后建立CKD工场或技术让渡中心,方针欠发财国家如南美、非洲和中东等。

与丰田汽车纷歧样的是,进入美国市场之前,现代汽车先从加拿大市场做起,堆集经历。只是由于早期产物资量等题目,美国市场消耗者对于现代品牌认知度较低,随后公司经过提升研发和品控的大力投入,大幅提升汽车质量,增加了产物的合作力,同时连系全球研发与全球采购带来本钱优化,当地化开辟合适当地消耗者的产物,挑选重点冲破的细分范畴。并经过大力创新营销和售后办事以及与上游零部件企业同步进步。

s10.jpeg


终极,这个刚起头绝不起眼的品牌,在美国这个天下上最具风向标的市场站稳了脚跟。作为全球化经营的公司之一,现代汽车在2000年全球销量为151万辆,其中外洋销售为82万辆,占比54%。进入21世纪,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获得销量的冲破让现代汽车全球化之路更上一个台阶。

现代团体公布2019年销量报表显现,其全球累计销量到达719万辆。而在现代汽车四个首要销售国家中国、美国、韩国、印度,2019年的销量占比别离为18.7%、13.4%、18.1%和13.6%,中国仍然是现代汽车的主力销售国家之一。

2001年的春季

“是天下更需要中国,还是中国更需要天下?”

这是一个无解却又经常被说起的题目,在这一纠结的背后,表现出了西方天下及方圆列国对中国突起的复杂心态。

吴晓波教员在《荡漾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中谈到:在这十年里,中国经济总量超越了日本,制造业范围跨越了美国,汽车产销量在2009年的赶超更是在底特律引发了庞大的心理震动。

但如同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所揭露的那样,一个大国的突起,意味着新的好处调剂周期的起头。这是一个冗长而布满着不肯定性的调适周期,迄今,身处其间的各方仍未找到最合适的相处之道。

s11.jpeg


自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不竭扩大,并于2001年加入了世贸构造。基于庞大的生产才能和消耗才能,分歧于美国在“二战”后的另起炉灶,也分歧于英国和美国在各自立导全球化时的一家独大,外向型突起的中国加入改变了经济全球化的既有格式,是为全球化的又一次飞腾。

今朝,中国很多首要产业外乡企业现实上已经起头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从冰箱到电脑,从银行营业到快速消耗品等这些需求极大的国内市场,相较跨国合作对手,外乡企业享有份额较大的“蛋糕”。但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投资了数千亿美圆后,它们到今朝为止仍未到达50%的市场份额。

一个不言而喻的究竟是:跨国汽车制造商仍称霸中国市场。

出世近20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成长敏捷,可是成熟度和成长水平较低,特别是早期采用“以市场换技术”计谋,可是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全球化合作的加重,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丰富原材料已经没法满足现阶段汽车产业的成长。

值得必定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表示简直使人另眼相看。

s12.jpeg


在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品牌几近是由零起头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乘用汽车品牌。如吉平和长城、比亚迪,以及长安汽车等,在每年以两位数增加的中国汽车市场,短短十年就敏捷夯实了近25~30%的市场份额。

近些年,部分企业的研发气力也有了大幅成长,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的开辟上已经获得了严重的冲破,以比亚迪汽车为代表的技术型企业在动力电池、机电控制等方面获得了进步,以吉祥汽车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在整车设想及制造方面获得了丰富的功效。

不容轻忽的是,随着中国人力资本和资本本钱的上升,例如现代等跨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计谋下起头逐步把汽车制造产业向东南亚等低本钱的新兴成长中国家转移,所以不竭停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进来”成为了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必经之路。

实在早在1957年10月17日,约旦外洋贸易公司订购了3辆束缚CA10卡车,中国汽车初次走出国门;2001年奇瑞进入中东市场,拉开了其进军国际市场的序幕;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初次冲破10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早已一步步“走进来”。

s13.jpeg


但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不言而喻的题目。

包括全球化生产基地自觉扩大,但销量没有较大的冲破,以及全球研发中心的协同性较差,同时缺少为当地市场研发的针对性车型,然后更加重要的是,全球化集合在落后地域及新兴市场,还未进入欧盟和美国等发告竣熟市场,出格是由于欧美的律例严酷,国内企业技术堆集不敷等。

所以只要处理自立研发才能、创新技术,以及销售形式不成熟等题目,产业链上实现合纵连横,才存在着其真正走进来,拉动经济增加的能够。

随着关税下降、股比铺开、“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扶植等扩大开放办法深入实施,中国汽车国际化成长有望迎来更有益的市场情况,而天下全球化的进程,仍将在各类气力的制衡中起升沉伏。

文/曹旻希




上一篇:汽车“二押”乱象频生,如何避免?
下一篇:汽车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码小程序,到平台发布信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